計劃執行以來,全國學生營養辦組織的專項督查發現,在一些已經“開餐”的地方,有的既不考慮學生身體健康發育和膳食平衡的要求,也不征求學生、家長的意見,隨意降低隔離器供餐質量標準或變更供餐食譜。有的學校干脆以質量差、缺乏營養的飲料、零食等來替代營養餐。有些地方,沒有制定營養補助資金管理辦法,也沒有建立大宗食品及原輔料的公開招標制度,沒有實施專賬核算、強化收支管理、成本核算安全柵和票據管理,更沒有主動公開收支情況,自覺接受學生、家長和膳食委員會的監督,以致出現“套利”現象。
全國學生營養辦有關負責人強調,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讓流量計計劃在陽光下運行。
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地已要求有關部門、學校和供餐單位,定期公布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方案、管理制度和資金總量,公布舉報孔板流量計電話、郵箱,公布受助學生的人數、姓名、班級,公布學校食堂飯菜的價格、營養食譜以及補助收支情況和食堂財務管理情況,以主動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學生、家長及社會的監督。
“信息公開的力度還要加大!比珖鴮W生營養辦有關負責人告訴電磁流量計,教育部和財政部打算印發2600萬份宣傳卡,通過學校發到每位家長手里。
“我們希望這是一項政府與社會共同參與的事情,而贏得信任的前提是公開透明!彼硎,為解決農村孩子的吃飯問題,共青團、婦聯等團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組織,企業、基金會以及民間自發創立的“免費午餐”,都在擰成一股合力,同時也發揮著監督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