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岡的稀土資源非常豐富,盜采稀土的現象幾乎鎮鎮都有!狈饘h檢察院副檢察長曹為民告訴隔離器?偯娣e1302平方公里的佛岡,下轄石角、高崗等7個鎮。
稀土開采之所以造成巨大損害,皆源于其制作工藝。據悉,稀土開采分為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礦3種工藝。池浸、堆浸工藝是比較原始的方法,這兩種方法對安全柵生態環境的破壞是驚人的。據統計,池浸工藝每開采1噸稀土原礦,要破壞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剝離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每年造成1200萬立方米的水土流失。另外,浸出、酸沉等工序產生的流量計大量廢水富含氨氮、重金屬等污染物,嚴重污染水體。
原地浸礦法則是近幾年推行的新工藝,雖然可以保護地表40%至60%的植被,產生的尾砂也很少,但仍是兩三米挖一個洞,有毒溶液長期殘留地下,將污染由表面轉移到了地下,污染程度更深,時間更長。
除了稀土原礦開采這一環境破壞最大的環節,冶煉分離環節對環境也有很大的污染和破壞。
更為嚴重的是,這種破壞難以修復。因為孔板流量計化學污染,開采過的土地,植物難以成活,禾谷不生;被污染的山泉或者地下水不能喝,魚蝦不存;因山被挖成“峭壁”、已無植被,容易造成山體滑坡。
此外,盜采稀土造成的礦產資源損失也是巨大的。由于測評損失的費用每礦要10余萬元,因此,很少有執法部門測算這些損失。為了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佛岡縣檢察院日前專門聘請專業單位對位于石角鎮觀山村的一個采礦點進行測算,結果顯示,該電磁流量計礦造成國家礦產資源損失3373.75萬元!按说V的規模在佛岡的諸多采礦點中,屬于平均水平!辈転槊窀嬖V記者。2011年底,國土部遙感資源衛星系統通過衛星圖片檢測到佛岡有100余處非法稀土盜采點。如果每礦造成的損失達3000余萬元,100多處采礦點造成的損失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