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平滑和延遲反應隔離器作用十分明顯,即使本次每噸上調450元,汽柴油價格也只是恢復了連續三次下調幅度1280元和1220元的35%、37%,遠低于國際油價的回升幅度。
考慮到伊朗時局日益緊張可能安全柵繼續推高油價,并且今年以來煉廠虧損較為嚴重,特別是當前CPI持續下降,汽柴油價格上調最忌諱的CPI壓力大為減輕,預計只要國際原油價格不超過定價機制設定的價格極限,后期無論是漲還是跌,國內汽柴油價格都將流量計及時調整,不排除油價“8元時代”重現的可能性。
大宗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金銀島分析師韓景媛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對基礎行業而言,上調油價最直接影響的孔板流量計無疑是提高成本,對物流運輸、倉儲、快遞等行業的影響最為明顯。但基于油價占CPI指數的權重有限,此次上調油價對CPI的直接影響不大。
針對目前部分省份出現的成品油供應緊縮局面,陳晴認為,這一情況大多是人為的,主營單位控銷主要是為了電磁流量計追求利潤,以彌補“三連跌”時的虧損,而油價如期上調后,控銷將會放開。此外,上半年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使成品油需求受到抑制,導致庫存積壓V錐流量計較多。綜合來看,年內出現“油荒”的可能性不大。 |